首页

黑冰女王免费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5:59:38 作者:首届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开幕 浏览量:23357

  中新社丽水3月24日电 题:浙江烧饼:一座缙云城,半城烧饼香

  作者 邵燕飞 周健 夏霞

  揉面、包馅、撒点芝麻、再刷上糖油,随着“哧”的一声,面饼坯便牢牢地贴在了烧饼炉里……出炉后的缙云烧饼咬上一口,光听“嘎吱”一声,已是口齿生津。细细一品,表皮松脆、内质软糯。

  前段时间,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刊文介绍“世界上最好吃的50种面包”,中国烧饼赫然在列。而要说中国烧饼中的佼佼者,非浙江丽水缙云县的缙云烧饼莫属。

缙云烧饼。缙云县供图

 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,贴在丹炉内烤饼,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,香气扑鼻。之后当地百姓效仿之,用竹木作外桶,以窑土为内壁,制成烧桶,专用于烤饼。

  据典籍记载,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到缙云,吃了缙云烧饼,便对此味道念念不忘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,还专门派人到缙云,找到当年的师傅接到宫中,专做烧饼给他吃。

  “炉传千百世,饼香五千年”,如今,一座缙云城,半城烧饼香。无论是县城的烧饼示范店,还是仙都5A级景区的烧饼总店,或是街头巷弄不起眼的小店,只要循着香味,随意落座,烧饼的美味断不会令食客失望。

  缙云烧饼办副主任、缙云烧饼协会会长丁兴升受访时介绍说,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好吃的精华,在于缙云菜干的浓郁咸香,也在于饼皮烤至金黄的诱人卖相,而这样的灵魂,全都由缙云本地的风物所造就——选用本地芥菜品种“细叶九头芥”,经传统低盐回卤腌制和三蒸三晒加工成缙云菜干;选用本地特有的“908”小麦,成熟种子颗粒磨制成面粉做饼坯。

  常年做烧饼的师傅则个个下手稳准狠,待烧饼桶芯壁温度达到200℃左右时,将未涂有糖油的一面饼坯涂上水后迅速贴实炉壁。白白的面皮经高温烘烤后慢慢膨胀、泛黄、变脆……大约过四五分钟,香气迸发。

烧饼师傅烘烤缙云烧饼。缙云县供图

  “缙云烧饼的面团由老面发酵而成,完全为纯天然。烧饼制作看似简单,但却很有讲究,用料、和面、烤制等等,每个步骤环环紧扣,马虎不得。”潜心研究烧饼技艺36年的缙云烧饼“总教头”赵一均受访时说,就比如和面,还要结合天气因素掌握好发酵时间,适时作出调整。

  如今,缙云烧饼师傅们推陈出新,榴莲烧饼、牛肉烧饼、咸蛋黄烧饼等各种“新奇”口味层出不穷,满足食客味蕾。与此同时,小烧饼也“吃”出了大产业,2023年,缙云烧饼总产值达到34.8亿元人民币。

  据丁兴升介绍,缙云2014年成立“烧饼办”(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),专门支持烧饼产业的发展。当地还开设系统教学烧饼的“专业课”,多年来,已累计培训缙云烧饼师傅11577人,缙云烧饼从业人员达2.4万人。

  烧饼飘香,丝丝“乡愁”遍全球。数据统计,缙云烧饼已在中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门店,品牌分店还遍布美国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德国学生体验缙云烧饼制作。 吕定音 摄

  从“路边摊”走向“品牌店”,从“小县城”迈进“大都市”,从“谋生技”转为“致富经”,缙云烧饼一路走来,呈现出“一业兴百业”的良好态势,也加快推进了缙云菜干、芥菜种植、缙云烧饼桶、炉芯、原辅料供应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,成为浙江省特色餐饮龙头产业和助农增收典范。

  承载着人间烟火,缙云烧饼将续写舌尖上的美味传奇。(完)

【编辑:姜雨薇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中国那些事儿】南非学者:金砖合作机制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切实利益 中国发挥重要引领作用

如今,衢州生产的鱼子酱已经出口至42个国家和地区,出口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;2023年,外贸出口额实现1.86亿元。凭借优质品质,衢州鱼子酱还登上了德国汉莎航空、国泰航空、新加坡航空的头等舱,并亮相奥斯卡晚宴。

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.0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

全国人大代表 郭建增:这些成绩的取得,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。我们将持续用好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政策,带动、提升相关产业链整体发展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
南非:三大国有企业过去五年因腐败等问题损失数十亿兰特

古人为何会“买椟还珠”,看完这个视频恍然大悟了!

目前,一期聚焦公共空间改造和部分自持项目升级。项目东至东大桥路、西至神路街、北起朝外大街北侧、南至芳草地北巷,面积约16.6万平方米,目前已基本完成。THE BOX A已于2023年正式开业,THE BOX B即将全面开业,目前开心麻花全新IP店、全国首家One Moment轻复古时尚基地入驻。东岳文化广场、化家胡同等公共空间焕新亮相,昆泰大厦改造全面完成,实现了产业、商业、建筑空间、城市景观的全面升级。

习近平与“一带一路”的故事丨从“大写意”到“工笔画”

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中国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,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,物品编码这一“数字基因”已贯穿了中国国民消费习惯升级、企业数字化管理与采购、智慧物流等数字化全过程,为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底座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